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晚 情
——记松北区对青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德富
哈尔滨市关工委2018-10-09 11:07

  “尚有余晖正暖怀,青山满目绿新栽。夕阳灿烂化芳露,好润明朝栋宇材”。这是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德富写给“五老”志愿者们的一首诗。

  李德富曾多年在教育界任中学语文老师,后来调入政府机关,2015年4月退休。他的一生与青少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人生的炽热晚情培养教育了下一代。

李德富同志

  韶华时正好 早圆园丁梦

  李德富1956年出生在原呼兰县李家乡匡家村。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为梦想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在儿时幼小的心灵里,就曾蒙发了一个阶梯式的梦想——上大学,当老师。后来,因家庭发生了不幸的变故,他放弃了高考机会,梦想的阶梯就这样折断了。幸运的是,一次偶然机遇,让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早早地实现了园丁梦。1970年为了寻求生际,全家搬到了对青山镇兴隆村霍家屯,他的高中学业就是在对青中学完成的。1975年3月,兴隆小学一位女教师请产假,村党支部书记找到了他这名刚刚毕业半年的高中生,于是他就成了一名临时代课教师。他全面熟悉教材,认真背课,努力在记忆中回想上学时老师们讲课的一场一幕。第一次登上讲台,他没有拘束,也没有紧张,他似乎感觉到这讲台他曾站过,这课文他曾讲过,在哪里?在梦里。在56天的代课期间,老师们来听课,校长来听课,文委组的领导来听课。时光一天天去了,他的心情也越来越纠结,因为他真的爱上了讲台,爱上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他舍不得离开学校。一天,校长找他谈话,开场就问,你知道为什么几天来有这么多人听你讲课吗?你过关了,现在你已经从一个临时代课老师转正为民办教师了。那一天,他高兴得夜不能寐,教师已成为了他的正式职业,教书育人已成为他神圣的责任。他已成为一名剪枝修干,培育桃李的园丁了。

  1977年寒假后,他被调到了母校对青中学去工作,并从民办教师升格为在编代课老师,由原来的挣工分,变成了月月开工资。到校十天后校长才找他谈话安排工作。没想到的是,学校竟然安排他去教高中语文课,一向勇于承担困难的年轻人,这次真的畏惧了。尽管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课堂教学,但一个在“文革”期间完成学业的高中生,回校教高中语文课,真的是力不从心啊。这次走进高中课堂,他紧张了,他慌乱了。一个教学班六十多名学生,学生与自已年龄仅差两三岁,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盯着他,可自已的知识底子太贫乏了,就像一条干涸的小溪,无法浇灌岸边的花木和田园。过了十天,听课的人终于来了。两位全县知名的语文老师,带着审视和挑剔的目光听他讲课,因为他们要为学校负责,为学生们负责,为教育事业负责,也是为这位年轻的小老师负责。而此时的这位李老师却没有了前些天的焦虑和不安,他庆幸自已,上完这节课就轻松了,就解脱了。校长又一次找他谈了话,他不但没有离开中学,却成了高中26班的班主任。他被逼进了死胡同,没了退路。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已要有一桶水,而自已的那桶水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在浩瀚的书海里。为了获得这一桶水,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从那一天开始,他制定了自学计划,购买了大学语文教材和相关辅导资料,订阅了两份语文刊物。在两年内他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等大学语文专业知识,在教育部门组织的教材教法过关培训中,还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通过自学和培训,他的语文知识水平迅速提升,很快已达到了大专程度。按他自已的话说:我比大学生们学得更扎实,知识掌握得更牵靠,因为有那么多学生天天向我要干货,我必须保证货源充足,货真价实。先天不足后天补,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研究教学理论,一边坚持教学实践。经过十七年风雨兼程,他从当年的一名普通高中生,成长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骨干教师。由于精力严重透支,身体状况一直不佳,长期失眠,导致脱落了一头黑发。但每当看到一批批学生学业有成,各自怀揣着梦想走向高等学府,走向社会时,他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梦想在这些学生们的人生旅中演释得更加灿烂和辉煌。

  日过中天暖 再续育花缘

  1992年春季,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原呼兰县对青山镇政府工作,先后任过民政助理,政府文秘、党委秘书、财政所长等职务。在政府工作期间,他坚持原则,勇于担当,不计名利,一尘不染。由于他文笔好,乐于助人,为人谦和,所以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以及社会上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尊敬的称呼他为李老师。

  2009年呼兰县县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要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会,安排一名退休的副科级以上的老干部,任乡镇关工委常务主任,主持关工委日常工作。当组织把这项工作任务交给了时任财政所长的李德富时,他欣然接受了。那年他已经47岁了,虽然在人生的时光里可谓日过中天。但是又担当了关工委工作,真可谓再续育花缘。

  事业是光荣的,但真的要把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还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乡镇,文化、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无法与大都市街区相比。二是全镇有一个社区,13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村屯所占比例过大,基础薄弱,不利开展工作。三是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一些退休的政府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都纷纷选择到呼兰、利民、松北和江南去定居,“五老”骨干队伍很难组建。四是新生事物,还没有引起干部群众的关注和认识。面对现实,他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先搭架子,再抓典型,然后全面推进的办法,有效地打开了工作局面。

  根据上级关工委文件要求,在社区和各村全部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发放统一制式的登记表,全面调查“五老”人员基本情况,上报“五老”志愿者和“十大员”名单;镇关委统一制定工作制度;按照基本一致的图样给各村制作工作展板。就这样在2009年就把镇村两级关工组织的框架搭建起来了,通过以上这些工作也使基层领导和“五老”人员对关工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框驾搭好后,他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基础较好的青山社区,在社区抓组织建设、抓制度建设、抓五老队伍建设,抓信息和档案管理建设。更重要的是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寻找“五老”和青少年广泛接确的切入点,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

  青山社区以镇文化站的图书室,微机室,多功能大厅,文化成果展览室为基地,经常组织“五老”和中小学生开展假期读书、绿色上网,科谱宣传,道德讲座,扶弱助贫等活动。李德富认真总结青山社区工作经验,将其形成文字材料,发到各村大力推广青山社区的工作模式。他充分发挥社区、各村关工组织功能和“五老”们的积极性,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全面整理影视、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实现了全镇关工委组织信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整理档案的同时,也完善青山社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五老队伍建设和档案建设,他对档案进行收集、分类、立卷、归档等,将档案有条理地进行分门别类,保证档案准确、有效的收集和利用。2012年哈尔滨市关工委考察团来松北区检查指导工作,高度评价了对青山镇关工委的工作。

  多年来他坚持的另一原则是:“不跳单人舞,力争大合唱”。他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的各项活动,并将关工委工作巧妙地渗透到全镇相关工作中去,坚持工作联动,场地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有效地克服了乡镇工作基础薄弱,条件落后,人才匮乏等许多困难,充分发挥了关工委组织协调功能,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青山社区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星级社区”创建活动,他就去协助整理档案,借机帮助青山社区完善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各项基础建设内容,并以社区为样板,在各村开展了查缺补漏的基础内容完善工作,为开展基层关工委“五好”“六有”的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础。

  区委宣传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巡回讲座活动,他就去做宣讲员,并建议在活动中增加了面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把巡回讲座办到了学校,扩大了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应。

  镇党委举办庆“十一”大型文艺晚会,他就去做节目编导和评审,从而认真组织编排“五老”和中小学生们的节目,突出了老少同台,老少同乐,寓教于乐的演出效果。社区成立老年协会,他就去做顾问,结识更多“五老”同志,把老年协会工作同关工委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民政部门在建军节前开展慰问老兵活动,他就做随行记者去采访,听老兵讲战斗故事。李老还到学校去给学生讲这些战斗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战斗故事,和孩子们成了知心朋友。李老又把采访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作为校本教材发到镇内中小学,使学生们受到一次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青山社区成立广场文化活动中心,他就作为一名队员,和“五老”们打成一片,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锻炼人才。他组织和指导青山社区的“五老”们写儿歌,认真耐心地帮“五老”们改作品,最后把“五老”们编写的优秀儿歌作品编辑成册,书名定作《向阳花》,也叫《新编儿歌100首》。每逢“六一”儿童节,青山社区的五老们都会到镇内幼儿园参加联欢活动,并把他们创作的儿歌集当作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们。他还为《小兔子说大话》《吃西瓜》等表现诚实和孝道题材的儿歌谱了曲,制作了音效。新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把这些儿歌编成舞蹈,搬上了舞台。

  全镇关工委工作开展得不平衡,各村工作赶不上青山社区的步伐,他就协调相关部门,以送活动下乡的形式,打开村屯工作局面。几年来,他坚持利用暑期时间,同宣传、文化、司法等部门一起到村屯,面向中小学生及家长,搞调研,搞巡展,搞讲座,开展传统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谱知识宣传教育等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就是凭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踏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赢得了“五老”和孩子们的热爱,关工委工作也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

  晚情无限美 和煦润新苗

  李老师既是乡镇关工委的具体工作者,也是直接为农村青少年服务的志愿者。多年来他和“五老”们一起深入村屯,深入学校,来到青少年中间,与青年和孩子们亲密接触,身体力行的为青少年们做好事,做实事。

  每到“六一”儿童节,他都和五老们去镇内幼儿园同孩子们搞联欢,并为小朋友们送去图书、画册、画笔等礼物。他与宣传、老科协等部门及基层关工组织合作,制作了30多张移动展板,每年利用暑假期间亲自到社区、各村进行科普知识巡展,为学生们做科普知识讲解员。他还利用寒暑假,在文化站文化成果展览室,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中小学生们辅书法基础知识。他是关工委活动下乡团队中的主角,在传统道德讲座课上,李德富讲的《弟子规》深爱中小学生欢迎。

  李德富情系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把关怀留守、贫困儿童做为关心下一代的重点工作来抓。他协调社区、各村和民政部门,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将社会低保、社会救济救助等工作向留守、贫困儿童家庭倾斜。在镇关工委的协调下青山社区和对青村、建设村等几个村委会一直坚持开展暑期前的助学活动。他积极协调和参与社会助弱扶贫活动。2017年“六一”儿童节镇关工委、青山社区积极协助镇内一家文化企业哈尔滨花之语国际庄园成功地开展一次以“小手拉小手”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李德富参与了活动的设计与准备工作。活动中哈尔滨市区的30多名小朋友与对青山镇33名留守、贫困儿童牵手互动,同台联欢,共进午餐。哈尔滨的叔叔阿姨们为对青山镇的小朋友们带来衣物、学习用品等礼物。哈尔滨花之语国际庄园为对青山镇小朋捐赠助学金32000元。2018年“六一”儿童节,他又参与了哈尔滨花之语国际庄园开展的以“不一样的六一”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活动请来了中国志愿者协会驻哈尔滨办事处的领导同志。活动现场向前对青山镇30多名留守、贫困儿童发放助学金每人500元。

  2015年四月,李德富退休了,但他怀着难以割舍的“五老”情怀,放弃到子女身边享受大都市的优越生活,依然坚守在基层关工委工作岗位上,并把他的广泛爱好发挥得更加多姿多彩。他爱好文学、音乐和书法,对古诗词更是情有独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识和阅历丰厚了他的德行和休养。2009年他在搜狐网站开辟了个人博客,从此开始了诗词作品创造。他的作品坚守传统古韵,追求现实新意。以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描绘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可爱家园,歌唱幸福生活为主调,充满了正能量。七律诗《太阳岛(四首)》《乡村诗画(十首)》和词《秋韵(四首)》都具有他诗词作品风格的代表性。他不仅创作了很多诗词作品,而且在诗词赏评、曲艺、歌曲、散文等作品创作方面也都有所涉猎,作品主要以柳荫浓为笔名,发表在《搜狐文学广场》《乐龄网》《中华诗词》等文学网站和《老年学习生活》等刊物上。退休后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充实,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古韵三章诗赋里,新歌九曲指弦间。晨霞润朗宜研墨,暮彩温馨好练拳”。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着“五老”和身边的人们。他鼓励“五老”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丰富晚年生活,充分体现人生价值,他经常和“五老”们一起排练文艺节目,一起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和演出。由他编写的快板书《抵制邪教,歌颂幸福生活》,参加了松北区政法委组织的专场演出,“五老”们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至好评。由他编写的群口快板《中国梦》,参加了黑龙江省电视台《社区总动员》栏目的现场真播演出。

  多年来,李德富就是凭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踏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五老”们的热爱,也博得了党委、政府对关工委工作的高度重视。他和“五老”们相约,要做一个对党、对国家有奉献的人,做一个让组织和人民放心的人,做一个回顾一生都问心无愧的人。“晚晴无限美,和煦润新苗”,“夕阳灿烂化芳露,好润明朝栋宇才”,这些诗句都是他写给“五老”们的美好寄语,也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他愿奉献出所有的光和热。

  

 
会议报道
第59次常委会会议纪要( ...
市委常委会听取市关工委 ...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莅 ...
顾秀莲视察道里区关心下 ...
市关工委主任杨国俊深入 ...
中国关工委领导成员全体 ...
五老风采
记南岗区关工委优秀“五 ...
记平房区优秀“五老”刘真树
记南岗区优秀“五老”朱俊峰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
耄耋“五老”情正浓
令人敬佩的老共产党员
关爱行动
联手献爱心,双眼患白内 ...
有这样一位代理妈妈
小雨晴的命运
自强不息的“一把手”
助残的优秀“五老”
记南岗区关心下一代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