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栋栋新房住宅,仿佛把您领入新农村的家园;这一 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好像诉说着长营村好带头人艰苦创业,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成长的先进事迹。张秀林同志今年69岁。任长营村党总支书记近50年来,他始终秉持一心为党、全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勤勉履职,躬身尽责,带领乡亲们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把一个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三靠村”彻底改变面貌,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成为全国闻名的先进村。现在全村总产值达到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曾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张秀林同志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始终不忘和热心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和“五老”们努力工作,使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
抓传统教育,提高青少年素质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张秀林同志经常组织村干部和“五老”向本村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给他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史、国史和革命斗争史,讲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故事,教育和启发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一代新人。同时,他还注意向青少年讲村史、讲前辈们创业史,教育和启发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搞好村镇建设,为建设美丽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能承担风险的人,是不能成功的。张秀林是一位敢担风险的开拓者,他坚信只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地一直干下去,就没征服不了的困难。为解决人多地少的困难,长营村自1994年开始实行人工造田,彻底解除困扰长营村农业发展的瓶颈。于是,党总支书记张秀林充分发动全村群众把修哈绥铁路遗留的臭水泡和废弃地进行平整和填埋,人工造水田1280亩和旱田250多亩,一千多亩良田一望无际,壮大了村的集体经济,成为一大创举。在造田的过程中,全村青年积极参战,成为造田的主力军,青年突击队作用功不可没。张秀林还多次在村部大院的老牛雕塑标志前向青少年讲解本村老前辈艰苦创业的动人事迹,教育他们珍惜幸福生活,自勉自励,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好革命接班人。在他言传身教下,村里青少年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抓扶贫帮弱,加快致富步伐
生活在长营村的人,都体会到张秀林对青少年关爱的热心肠。在前些年里,村里确实有一些贫困青年,是村里的弱势群体。张秀林同志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这些特殊群体。对找不到致富项目的,他多方联络,扑捉信息,帮助找门路;缺乏生产技术的,他把市、乡的技术人员请来,讲授生产技术,或者派到外地学习;缺乏资金的,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资金。就这样村里先后有五六名贫困青年在短短的几年里全部脱贫,有的还成了富裕户。近些年里,村里富裕了,各家各户也富了起来,主要任务就是尽快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全体村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一步富裕起来。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浆果生产,三莓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收益提高很快。为解决浆果销售难的问题,他又新建了集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长营食品有限公司,解决了浆果发展的瓶颈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张秀林还把1000多亩人造良田建成了水稻、玉米和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先后派了七八名青年农民到省农业科研所和大专院校学习深造,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为青年农民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条件。这些年轻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青年致富能手和模范。现在建立的10000多亩的长营村现代农业园区具有现代农业的管理模式,非常壮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赞叹不已。同时,他也非常惦记着那些因生活困难而影响继续学习的孩子们。对升入大学的孩子村里除一次性的赞助外,村每学期还给予500元的补助。对于有困难的,村党总支以村关工委的名义再送去一些关爱资金。许多时候张秀林本人慷慨解囊,送去一些钱物,以表心意,使这些孩子非常感动。在他的资助鼓励下,村里的学生们学习劲头更足了,有许多孩子考入了大学和重点中学。
抓改善环境,扩展活动空间
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村里加大了对村内基础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搞好道路硬化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安民工程、村屯美化工程,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在村部里,专门设置了青年活动室,使全村青年有了一个舒适、安静的专门室内活动空间,便于召开会议,开展各项活动。在学习专栏里,有他们的学习体会文章;在音响设备里,有他们艰苦创业的视频录像;在村部的宣传栏里,留下了“五老”和青年人努力工作的身姿和场面。村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占地6.68万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公园和休闲广场,为全村乃至全镇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青年们到广场唱歌跳舞,成为新时代青年娱乐健身的新形式。张秀林心系群众,发展公益,惠及民生。如今的长营村,60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考入大学的有补助,企业职工有养老保险,村民医疗保险都由集体缴纳,建新房的有补贴,发展特色产业有奖励,村民身故发放丧葬费……全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率、亮化率均实现100%,自来水入户率100%。村里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时,安排关工委干部深入各户抓落实,由他们去发放优待费、补助款、慰问金和各种物资,使村民由衷地感谢他们。
抓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实践证明,没有组织和制度的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村里根据有关要求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张秀林亲自担任组长,青年团、妇女和民兵等组织的负责人及部分“五老”为成员,定期研究和部署工作。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充分发挥了11名“五老”的作用,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同时,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和提高。为做好工作,制定了《关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组织成员联系青少年制度》和《五老十大员工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全村关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多年来,由于村党总支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经过张秀林的努力工作,长营村关工委组织的作用越来越表现突出,收到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回顾艰辛创业的过去,是为了教育培养下一下代青少年。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张秀林留在长营村土地上的一串串辛勤的足迹,犹如一个个生动、形象文字,好似一副副壮美的诗句,真实记录着他坚实执着、默默奉献、热情关心下一代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