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挂在天边,它的两端牢牢地扎在山水相连的大地上,很接地气的根连着根。让人们享受到暴风雨过后的温暖与阳光。留守儿童亲子与父母之间架起的母子相聚和密切沟通的桥梁,被五常市山河镇关工委形象地称之为“彩虹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了亲人的关爱。
山河镇共有留守儿童58名,其中爷爷姥爷抚养的52名,姑姨抚养的3名,哥姐抚养的2名,其他亲属抚养的1名。2019年4月五常市关心下一代讲师团到山河镇一中宣讲《感恩与成长》,当宣讲老师讲到动情处时,母静、张雨婷等20余名留守儿童流下心酸的眼泪,他们那种对母爱的渴望,对母子相聚的期盼,那种无助的眼神和孤独的心态,使在场的镇党委副书记、镇关工委主任王浩然以及镇关工委全体成员受到震撼,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改善母子长期分离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如何让留守儿童享受到母爱的温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演讲结束之后,他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分析研究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大家一致认为,留守儿童工作是一场攻坚战,必须谋良策、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跨行业、大气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彩虹工程”,补齐留守儿童工作结对子一对一的短板,变“结对子”为“结队子”,实行留守儿童工作团队化。
要把留守儿童工作做实做细,首先要提供组织保障。山河镇关工委下辖185个关工小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关工小组基层组织架构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他们再挖潜能、补短板,扩大关工基层组织覆盖面。动员社会力量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如小化肥厂、加油站、米业加工、村(社区)卫生所等单位建立关工小组,这样就使全镇关工小组扩大到420个,实现全覆盖、无盲点、无漏点、无死角,实现关工小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网络化,为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所有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姥爷、姑姨或者其他亲属抚养,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经验的限制,都只能负责饮食起居。对于儿童的学习辅导、生活习惯养成,都无能为力。有的太娇惯,有的管不了,有的根本不管,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还有的怕父母不满意等诸如此类,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根据留守儿童及家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聘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的组成人员:1、从与留守儿童关系最好、最崇拜、最信服,善于沟通的人着眼,聘用父亲的至交朋友,母亲的要好闺蜜,加入到留守亲子彩虹工程队伍中来。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了解孩子的脾气秉性,了解父母的情况,他们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有亲和力,有时不听爷爷姥爷的说教,他们一说即灵、一到即成。虽然父母不在场,留守儿童也享受到了犹如父母的那份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为全面了解儿童在校和离校的情况以及心理变化情况,选聘与留守儿童关系最紧密的同窗好友加入亲子彩虹工程。留守儿童的同窗好友能给班主任提供信息,全面反映留守儿童校内外心理活动和学习情况、组织纪律等情况。3、聘请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加入留守亲子彩虹工程团队。因为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培养人和责任人,能全面掌握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4、聘请一名当地卫生院或卫生所医生,参加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主要智能是监督、检查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从而保证儿童有健康的体魄。5、聘请农村“五户联保”负责任人或有工资收入的至交好友加入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在必要时可提供就学、就医、购房贷款。6、聘请一名村干部加入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柴米油盐等生产生活急需。7、聘请镇党委、政府、人大、司法等成员加入留守亲子彩虹工程,把握政策导向,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8、聘请“五老”加入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主要职能是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并担任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的负责人。9、聘请村屯关工小组长参加,以把握工作进度,协调各方关系,全面推进彩虹工程按计划、有步骤向前发展。这些受聘人选主要由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推荐,父母的至交朋友或闺蜜由其父母推荐,这样得到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认可和信任,有利于开展工作。空缺名额由关工领导小组推荐指派,然后报镇关工委备案,建档立卡并纳入镇领导包片责任制内容,干部下乡带任务,回来汇报情况,人苗、禾苗一起抓,关工、经济工作并轨前行。亲子彩虹工程链条一头系着留守儿童的心,一头拴紧父母的爱,留守亲子工程由“一对一”到“一对多”,由“结对子”到“结队子”,由个体到团体,实现了留守儿童工作团体化。
留守儿童彩虹工程的实施,收到明显成效。经过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的努力,帮助留守儿童家庭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山河镇三小学江涛等4名留守儿童的父母,利用在大城市务工所学到的技术,返乡开办企业,有米业加工、修车洗车、餐饮住宿等,既解决了留守儿童抚养教育问题,又减轻了压在留守老人身上的压力和负担。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还发挥“五户联保”的作用,提供工资卡担保贷款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在县城、省城及沿海城市购买楼房,把留守儿童转到大城市,实现母子团聚。山河一小学夏青、夏春的父母由“五户联保”贷款交首付购房并迁户口,把一对双胞胎孩子转到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就读,像这样转出的留守儿童家庭共有13户。不管进城或返乡,都摘掉了“留守”的帽子,达到母子团聚的目的,使留守儿童享受了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的幸福。
留守儿童家庭中有些父母是离婚后到大城市打工的,把孩子留给老人抚养,孩子的学业成绩、身体发育等无法得到保证。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聘请五常市关工委讲师团成员深入孩子父母打工的城市,用大量的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述任何一种成功和财富都弥补不了教育缺失的道理,讲述离婚给孩子带来的无尽伤害。通过大量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2个离婚家庭为了孩子不计前嫌、重归于好。对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由彩虹工程协调银行、政府、民政等部门,帮助办理贷款,解决临时救助,2019年7月前,协调民政给留守儿童家庭办理低保2户,临时补助2户,给留守儿童家庭带来了活力。参与留守亲子彩虹工程的乡医,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如果有病及时送医院就医。留守儿童有亲子彩虹工程团队的呵护,有身边小朋友相伴,有犹如父母的爱心人士的关注,有班主任老师的照顾,有“五老”大手牵小手和村镇干部的关爱,让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留守儿童亲子彩虹工程的实施,减少了留守儿童家庭,有些暂时继续留守的家庭,孩子们也享受到了不亚于父母的呵护、关爱,使他们心情愉悦,安心学习,健康成长,体验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