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元宝村“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的门楼前,不仅使人浮想联翩,陷入了长长的遐思之中。在《暴风骤雨》的土改运动中,人们想起了郭全海、白玉山等人生动鲜活的形象;也想起了改革开放以来元宝村由“光腚屯”发展成为亿元村的光辉篇章;更让人们想起了元宝村的领头雁张宝金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不忘关心下一代的动人事迹。

艰苦创业中,不忘培养一代新人
过去元宝村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是一个有名的“三靠村”。改革开放以来,张宝金带领全体村民确立了一条立足于“农”,取利于“工”,实行“以工养农,工农并举”的发展思路。经过艰苦奋斗,苦心经营,使全村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使“光腚屯”变成了村强民富的亿元村,走向了小康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富强村。然而在奔小康的路上并不平坦,每一个关键时刻,张宝金想到的是如何发挥青年作用,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他们在筹建小木材加工厂时,启动资金是个最大难题。张宝金带头把当裁缝积攒的1.3万元资金从银行提出作为启动资金的集资。他又多次动员党团员和青年人集资,给他们讲清奔小康的重要性和广阔远景。在张宝金的启发下,有的青年把准备结婚的钱拿出来,还有的把准备买新房的钱也拿出来。很快凑了3.7万元钱,才使村的第一个小木农具厂于1985年3月开工,当年获利2万元。为谋求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村里又办起了卫生筷子厂,与香港伟盈国际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黑龙江元宝门木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元宝村成为了全国铅笔板的集散地。以后又在大连、大兴安岭、俄罗斯办厂,使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村也随之成为有名的亿元村。在办厂的过程中,张宝金信任年轻人,让年轻人做经理厂长;外出考察采购原料、销售产品,也挑选适合的年轻人承担;在办厂需技术人员时,派有作为的青年人去挑重担。张宝金深深感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让全村有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在培养新型农民上下功夫,使他们有头脑,懂业务,会技术,快致富。随着元宝村经济的发展,现在全村共有30多家企业,有许多年轻人成为厂长、经理。也有许多人开始筹建或自办了木器厂,成为青年致富带头人。年轻一代在奔小康的大道上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亿元村的发展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张宝金带领全村青年人铺成的。
村里富了,不忘为青少年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要更好地发挥青年人作用,就必须组织青少年开展更多的活动,以此提高青少年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村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张宝金注意从青少年的活动场所抓起。村里新建了100多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室,添置了电视、投影仪、电脑等设施,方便了青少年学政治,学技术和娱乐活动;新建了村图书室,订阅了各种报刊,购置了5000余册图书,供青少年阅读;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架设了灯光设施,购置了音响设备;累计投资200万元,整修校舍和增添教学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
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青少年们涌向活动室、图书室开始了新的业余生活,有的在唱、有的在跳,有的在阅读书刊、学科技、学文化,使青年们的政治素质和科技水平快速的提高。人们在文化广场里跳舞、扭秧歌和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陶冶了青少年情操。这些有益的活动,杜绝了赌博、封建迷信和不良的娱乐活动。村里还在青少年中开展了歌舞比赛,体育运动会,诗歌朗诵会和绘画比赛等活动,寓教于娱乐中,全面提高了青少年素质,引导他们建康成长。
2005年初,村里投资建成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暴风骤雨》纪念馆,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历史资料和实物,再现了元宝村的土改进程,介绍了周立波的生平及作品《暴风骤雨》的诞生。让青少年们和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张宝金同志多次组织本村的青少年向他们的讲解那个年代的故事,讲发生在元宝村土地上的革命斗争历史,向青少年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元宝村的艰苦创业过程,使青少年们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小康路上,不忘青少年中的那些弱势群体
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村集体经济虽然壮大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青少年仍有一些弱势群体出现,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
张宝金同志十分关注那些因病、因灾而不能致富的青年。在前些年里,有3名青年,家里非常困难。张宝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村里给予不同的救济,解决了生产资金,发放了生活救济款。同时,还发动全村的6名“五老”实行定点帮扶,捐款捐物。张宝金曾经领着2名青年到九北村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还请来了技术员现场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建起了食用菌袋栽培大棚。当年这两户青年各收入两万余元,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在近几年里,这两名青年成了全镇和全市青年中的致富带头人。为了鼓励村民教育子女成材,对考上大学、中专、重点高中的村民,村里实行奖励和鼓励政策,给予5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奖励,并在村里张榜公布,通报表扬。对因上大学有特殊困难的,村里给予特殊照顾。张宝金还特别关注因父母长期在外的那些留守儿童们,安排村的团组织、妇女组织经常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属,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根据每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对负责照管的爷爷、奶奶等家属们进行个别辅导,教会他们代管方法。经过努力工作,本村的5名留守儿童都得到妥善安置,添补了生活情感上的缺失,使他们健康成长。
工作安排上,不忘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
张宝金是元宝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关工领导小组组长。在抓群众致富的同时,抓紧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下一代关系着未来,经济发展是人干的,有合格的人才,才能保证经济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他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关工小组学习制度、“五老”工作责任制度、专业技术培训制度等。用制度约束工作的开展。为了充分发挥“五老”的传、帮、带作用,他把全村20多名“五老”组织起来,给他们分配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为尽快使青年农民致富,张宝金采取定期和经常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科技培训,请市、镇关工委领导来村给他们讲课,解决了他们“不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对“十大员”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调整,明确责任,落实具体任务,并跟踪问效,年末表彰奖励做出突出成绩的“五老”,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