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一根红烛,为了给孩子们送来光明,而自己却要耗尽一生。他犹如一只火把,带领一群“五老”照亮一下代进步的前程。孙元文同志,1995年入党,74岁,松北区对青山镇中心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07年他退休,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了40个春秋,一生为教书育人而感到骄傲和光荣。退休后,孙元文同志被吸收为镇关工委员,青山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多年来,他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协助社区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为了更好的开展关工委工作,吸引更多的“五老”同志加入到关工委志愿队伍中来,他在社区党支部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青山社区老年协会、青山社区老活动中心,青山社区老年老年健身队,自已担会长、主任和队长。他把青山社区各种老年活动组织与社区关工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老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人才,把一些身体健康、思想进步、有文化、有特长、有爱心的老同志吸收到“五老”志愿者队伍中来,为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工作中,他充满了激情和热情,他带领五老们练秧歌,编舞踏,排节目,搞演出,每到党和国家的庆祝节日,“五老”志愿者们都和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小友们一起参加庆祝演出活动,老少同台、老少同乐,画面感十分和谐与温馨。每个学期开学前,青山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总会面弱势家庭中小学生开展济困助学活动,孙元文老师总会为活动的准备工作忙前忙后。青山社区经常利用暑假期间级织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经常协调住镇企业及相关社会团体为弱势群体中小学生开展募捐活动,他总带上他的老年秧歌队到活动现场营造气氛。每到六·一儿童节,他就会和五老们一起,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来到社区内的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同台联欢,为孩子们送去欢乐和祝福。孙元文曾多次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社区中小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请镇关工委、镇团委、镇妇联、镇司法所等部门的同志,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委、科普教育。为了挖掘“五老”志愿和青少年互动的契和点,孙元文费了不少心思。早在2013年,他动员社区五老为孩子们编写儿歌,为了保证儿歌的写作质量,请来了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德老师给五老们作写作辅导。李老师曾是对青中学语文老师,省诗词协会会员。他被五老们的热情所感动,主动担任儿歌编写工作编辑。在李老师精心修改和审定后,选出100首编辑成册,书名定为《向阳花》。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孙元文和五老们把这本儿歌集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了区域内几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每年的爱国卫生日,对青一中的全体师生,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就会举着旗帜,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手持各种清扫工具,走向大街小巷,清扫街道,清除路边垃圾和杂草。这时孙元文总会把青山社区和他的老年健身队的队伍拉来,和师生一起劳动,在青年学生的映衬下,这支老年清洁队伍别有一番风采。
在开展“乡村振兴五老行动中”深入推进“五老”关爱工程,培养帮助青年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他培养的农村致富典型尹成谊已成为松北区对青镇长发村农业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新的带头人,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尹成谊2005年高中毕业,正当国家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伊成谊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报名来到了东北农业大学的应用技术学院<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不仅学习了各种牲畜的饲养及各种疾病的防治技术,还学习了各种植物的先进种植方法。伊成谊不仅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而且思想积极要求进步,被校党组织发展为共产党员。2007年农大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得到了镇政府和村党支部的重视,被列为乡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镇关工委的负责同志与伊成谊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与他保持联系,在思想、学习、工作上常给予指导和帮助。长发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其委以重用,支持他成立长发村农业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不见鬼子不拉弦”、“不见兔子不撒鹰”,是多年来农民的习惯性思维定式,对成立专项农业合作社的理论阐述,农民可不会轻易相信。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伊成谊走东家跑西家。镇关工委和“五老”孙无文也主动帮助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后只有7户农民愿意参加。虽有7户农民参加近200亩的合作社,伊成谊却把它当做自己的一项重要事业来作,在农大学习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从整地开始到选种、催芽、播种、田间管、收获的每个生产环节,他都站在现代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的高度来运作。为了保证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伊成谊还请来了黑龙江农大的刘春龙老师和陈典教授来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一年中从春到秋,伊成谊跑省农科院购种了,跑倍丰农资厂农购化肥,跑农大咨询生产技术,跑玉米加工厂家,用尽了全身解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合作社的玉米大丰收,加之种子化肥购买、粮食销售中避开了诸多中间环节,生产利润增值10%。农民看到了农业合作社的优势,参加农业社的农户逐年增加,目前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已有52户,土地面积已达到2800亩。
最美不过夕阳红,希望寄于朝阳升,孙元文和“五老”志愿者们,将用他们的光和热托起明天的太阳。